为用好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由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指导,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联合举办“流动的红色课堂”——红色展馆专题展览巡展活动。
(资料图片)
5月4日,北京大学隆重举行“百廿五载常为新,青春向党红旗扬 ”北京大学建校125周年暨2023年五四主题升旗仪式。
应学校邀请,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巡展首站走进北京大学。升旗仪式开始前,展览在学校静园草坪西侧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一周,面向学校党团支部开放参观,引导北大青年学子继往开来、挺膺担当,从百年党史、北大校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更好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据了解,展览展出展板20余块,图片100余幅,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酝酿创建、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青年、引导进步社团、帮助北方主要城市建立党团组织等内容。北大师生沉浸式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不朽业绩。
观展师生表示,“红色展馆专题展览走进校园是上好“大思政课”的重要方式,发挥革命人物和革命事件在思政工作中的领航作用,引领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新时代的北大青年参观展览后也纷纷立下美好誓言,“要弘扬光荣传统、坚守初心使命,让北大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送展进校园活动,以灵活生动、贴近校园的形式,打造出“流动的展览厅”“行走的思政课”,培训高校“红色讲解员”开展“走读式宣讲”,有效促进了校馆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校地双方深度合作,共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革命活动旧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近年来,东城区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域内红色资源,把保护作为第一要务,把有效利用作为根本目的,依托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两处革命活动旧址,精心打造“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着力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主题体验区,引导干部群众深刻感悟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亮点突出、精彩纷呈,突出首发性、互动性、沉浸式,设置“初心课堂”、“印象百年”沉浸式影厅,实景复原“亢慕义斋”,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的孕育和创立、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与党的创建、一大后北京党组织的革命活动等内容。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突出“小而全”“专而精”,在北房和南房分别推出“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历史上的《新青年》”集中展示《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体现《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陈独秀在北京”展现了陈独秀的基本生平及在京期间的主要活动与历史作用。2021年,《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被评为“北京网红打卡地”。
两处专题展览于2021年6月1日正式揭牌开放。展览开幕后,展馆发挥特色、用好资源、提升服务,做好日常观展接待,举办特色宣传教育活动,打造红色展览品牌,将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公共文化服务,让每一名来馆观众都能读懂、读通、读好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这本“教科书”。截至目前,累计接待观众共计12万余人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东城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用好用活域内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流动的红色课堂”——红色展馆专题展览巡展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军营和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努力成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源头活水”和“亮丽风景线”,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融入人们的精神血脉。
关键词: